好站連結

2014年1月13日 星期一

木匠之家(服務二)

不知不覺就這樣來到了第三次服務學習,也是到了跟木匠之家的爸爸媽媽說再見的時候。其實還有很多東西還沒教給他們,而且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也學會了很多平常沒有用到的IPAD功能。老實講,在這個服務學習中,我學到的其實也不比那些來木匠之家上課的爸爸媽媽少。因為平常在家都是用電腦去實踐EMAIL或是一些網路引擎的搜尋,很少用行動類裝置來做操作。通常我們是一個人帶2~3人,其實有點不好意思,因為當碰到一些沒有用過的功能,我也是自己在現場嘗試了很久才會,才能教學員然後清楚的解釋。

這幾次下來,在結束後反而會想自己做一份上課內容的筆記然後送給那邊的學員。雖然只是短短的三次上課,但是他們認真和好於發問的態度,友善的言語真的讓人很放鬆。又會讓自己很有成就感,以至於想為他們做的更多。也讓我親身體會到,當你投入熱情去做某件事情時,旁邊的人也會被你吸引進而在你需要時給予你幫助這句話是什麼一個情況。

木匠之家(服務一)

第一次要去到木匠之家前,其實做了很多心理建設。不論是對於自己專業的懷疑,或是能否清楚讓學員知道我想表達的教學內容,更多的是,面對年長者的應對,十分害怕會不得宜,造成互相的困擾或是不諒解。
但到了現場才發現,他們比起很多家教的小朋友,來得更好溝通也更好學。雖然他們學得很慢,問題也五花八門,但往往不是甚麼太大的難題。而且對於人生上,我們要向他們學習的東西反而更多。雖然我因學校課程的安排,無法到桃園榮總去做服務,但是在這裡我也透過教學,與他們聊了很多東西。譬如說有香港來的婆婆,就聽到了很多那邊的人文情況,或是婆婆的基督信仰。

在這裡的兩個小時,回去都要燒聲一段時間,因為要重複的講解或是很用力地回應他們所提出的問題。但我想,他們除了想學IPAD的使用才能與自己的兒女有話題,也能在周末跟我們聊聊天,或是跟自己年紀相仿的朋友相聚,更重要的是他們願意踏出步伐嘗試的勇氣。

演講-人與動物關係

在這個演講中,其實看到了很多震撼的影片。不論是畜牧業的情況,或是流浪狗的狀態。種種畫面都在腦中投下了不小炸彈。時常能聽到大家用領養代替購買的口號呼籲大眾,或是九把刀與眾藝人推出的十二夜,沒有親眼看到影片或是現場。這些對我來說,就只是個口號,因為我不會去購買貓或狗,因為家裡從來不允許養寵物。但聽過了這堂課,讓我無法再輕鬆以對,不感受到些許責任。
對於我們來說,動物也是生命,他們會痛,有感覺,會思考。相對於我們來說,只是智商高低的差別。我們沒有權利,以暴虐、慘忍、謀利的手段去對待牠們。我們是共生在這地球上互相需求協助的生命循環。如果對於牠們有所求,我們更該心懷感激與敬畏去面對牠們的貢獻,負起我們應該有的責任。而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有人說,「寵物,或許是你的一陣子,但你卻是牠的一輩子。」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真的發人深省。讓我在面對動物時,或是別人想要養寵物時,都會在想起這句話,提醒他或自己,衡量自己的能力,還有生活作息,去考慮是否做下帶走牠的這個決定。
就像電影阿凡達的世界一樣,我們也只是眾多循環中,受到恩惠的一環而已。我們沒有慘忍的權力。

演講-心靈舞台

這次的演講我們請到了精神障礙就職協助的專業人--洪雅欣講師,她訴說了很多她在工作時遇到案例談,也用了很多圖像,去描述表達在機構內精障朋友。而我有一個高中同學,在2013的暑假,也是在精障的機構做實習。暑假常常跟我的同學聊天,對於精障朋友的了解,也逐漸地不再屬於刻板印象的範疇內。正如講師所說,一開始的時候她也是十分害怕,哀求著警衛如果她在時限內沒出來要幫她報警,到後來發現老師這個地位在精障朋友的心目中是至高無上時的從容對應。都起因於我們的不理解,以及從小對於媒體給予的刻板印象,所造成的恐懼與偏見。
在機構內其實有十分詳細的分級,輕中重度病患所待的區域是不一樣的。輕中度病患,是可以在機構內擁有工作的,雖然時薪不高,但對於他們一成不變的日常生活中,是難能可貴的小小珍寶。在聽講師敘述案例時,也讓我不斷思考,我們說不定只是比較符合這個社會的精神缺陷者。我們或多或少,在性格上、心理上,都有一些缺陷,有時候只是我們自己不知道而已。甚至,我們有時候比精障者更為恐怖,更為冷血。一想到這裡我就忍不住想在腦中描繪自己的圖像,卻始終會在畫像上缺這缺那。這也代表著我們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比自己所認為的更不了解自己。
而在成長的進程中,我想我們要時刻警惕的,或許就是那些偶爾萌生的小小歹意吧。

影片欣賞2-星星的孩子

在這部影片中,我覺得穿透整個電影的就是視點或是視角,無論是主角Temple的圖像式記憶,或是在高中時期所做的視點扭曲實驗,或是盲人朋友的觀點,甚至最後步入畜牧業,都是以視點的概念去串聯整個影片。
在一般人視角,自閉兒是孤僻、難搞、無法理解的弱勢族群,但有不少自閉兒擁有特殊的才能,而在台灣我們稱為雨人。而主角Temple就可以算是一個頂尖又趨向正常的雨人。歸功於他母親的不放棄,半強迫她不斷接觸人群,還有國中的恩師,發現她的與眾不同,接納她,與她溝通並進入內心,鼓勵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想做的事情一定要成功的固執本色。
在Temple的眼中,世界就是以一張一張圖片組合而成。在她的眼中,動物遠比人好理解,好相處。在她的世界裡,我們的規範框架是難以理解的,人心是無法叵測的。所以她選擇進入畜牧業,因為那兒才能讓她有歸屬感。我也在片中看到,Temple透過擠壓器去舒緩自己的壓力,從討厭肢體接觸,到在最後可以靠近自己的母親儘管只是短短的幾秒。到片尾她說,這是一種取代母親懷抱的方式,這種循序漸進的向前真的讓我很感動。
這部片讓我反思,雖然我時常說凡事必有因,但我是否真的能發自內心的去接納或接受別人的與眾不同,或是特殊的風格。當別人做出異於平常的反應,例如憤怒、咆嘯、無理取鬧,我是否能平心靜氣以對方的觀點去思考去理解,無論是對正常人或是障礙人士。而在不同生活背景、條件的朋友眼中,我們稱為正常的行為,又是什麼樣子?
或許,我們窮其一生都只是用著單一故事的理念,去解釋我們所遇到種種事情罷了。

影片欣賞1-叫我第一名

第一次聽到妥瑞症這個名詞,是在高中的時候。不是因為我有這種情況的朋友,純粹只是兩個同學隨口說出的玩笑。那時我不太懂這個名詞的意思,聽著大家笑,我也跟著笑,如此而已。直到上課看到了叫我第一名這部影片,除了男主角迷死人的笑容,最重要的是在片中她明確的傳達出,主角所擁有的態度-樂觀、永不放棄面對自身缺陷。導演雖無詳細敘述父母爭吵的內容,而是輕描淡寫的帶過主角的父親因懼怕而不理解,因不理解而無法接受,進而離開。兒子跟父親都有一種微妙的關係。想接近卻又下意識地保持距離,想得到認同,卻以爭吵冷戰來做溝通,時常造成孩子在童年時期的不安與缺乏自信。社會大眾的成年人大多無法接受擁有疾病的主角布萊德進入教師的職場,也時常接觸到社會大眾異樣的眼光。但轉折就在這裡,不論是當布萊德的國小校長,召集所有同學來到演講廳,以機會教育的方式去告訴孩子,關於妥瑞症的事情,或是當布萊德進入教職,直接告訴學童他的情況並不需要害怕或以異樣的眼光看待。可以清楚地發現,孩子的接受程度是相當高且迅速的。也讓我思考到,當我們越長越大,是不是對於相異於己的存在,越來越無法接受,越來越自視甚高,甚是歧視憐憫。是否在自己無心當中,狠狠地給了他們一刀。
除了讓我對於身障者的自我反思之外,最讓我覺得該反省的是,那些擁有比我們更多困難的人,都能毫不怕害怕的不斷嘗試,奮起追夢。我們這些正常的人,卻時常因為一點小挫折就放棄深入,放棄夢想,或是虛度光陰,找不到自己的志業,令人感慨。